▲河南省范县残联坚持“有爱无碍、循环共享”理念,在高码头镇丁河涯村探索“辅具免费共享”新模式,提供短期常用辅具免费租借,极大方便了残疾人、老年人及伤病患者等特殊群体。(图片由范县残联提供)
如今,共享经济正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共享单车、共享雨伞、共享充电宝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受共享经济启发,为解决残疾人对辅具需求的燃眉之急,“共享辅具”新模式在河南省范县应运而生。
范县部分乡镇紧邻黄河滩区,经济相对落后,农村残疾人面临多重困难,其中之一就是遇到突发紧急事故时,难以在短时间内获取他们急需的辅具。为解决这个问题,2023年以来,范县残联坚持“有爱无碍、循环共享”理念,首先在高码头镇丁河涯村积极探索“辅具免费共享”新模式。即在村内建立辅具服务站,面向有短期需求的群众提供轮椅、拐杖、助行器、手杖、坐便椅等辅具免费借用服务,就近就便满足群众短期及应急辅具使用需求。
展开剩余74%范县有持证残疾人2.2万人,其中2.1万余人是农村残疾人。农村残疾人基数大、需求多样,县残联为残疾人常态化适配的辅具暂时无法实现精准覆盖,其他特殊群体的短期辅具需求也无法得到有效满足,辅具适配工作亟须创新。针对辅具需求个性化、运用场景多样化的新现象和新问题,范县残联坚持需求导向,创新工作思路,将共享理念运用到工作实践中,整合资源、完善制度,通过“辅具免费共享”新模式,实现辅具共享、循环使用。
“辅具免费共享”新模式,是范县辅具适配服务的一项改革创新。有辅具需求者,凭有效证件,按照服务流程登记申请,并约定借用期限和归还时间,即可免费借用辅具,很大程度上满足了残疾人、老年人、伤病患者等特殊群体的短期辅具需求。这种模式一方面能够让部分暂时不符合辅具适配条件的残疾人也能享受到辅具带来的便利;另一方面,可以更加灵活地发挥辅具作用,精准扩大辅具覆盖面,让有短期辅具需求的群体也能免费借用辅具。这种共享模式,既可以节约资金,又能帮助更多有需求的家庭解决实际困难,还有效改善了部分辅具闲置、浪费等问题,让更多群众感受到了“以有爱助无碍”的贴心服务。
2023年2月,范县高码头镇丁河涯村62岁的丁张法突然出现偏瘫症状,经过两个多月的治疗,病情好转,但行动仍不方便。为了更好地照顾丈夫,妻子想给他买一辆轮椅,到县残联咨询时牛千万,工作人员告知可以到县残联在他们村建立的辅具服务站免费借用轮椅。在工作人员的推介指导下,丁张法的妻子到村辅具服务站按要求填写好辅具借用申请登记表,免费借用了一辆轮椅。康复期满一年后,经残疾评定机构鉴定,丁张法符合肢体残疾标准,县残联及时为其办理残疾人证,同时为其适配了一辆轮椅。
与丁张法遇到相同困境的还有该村的残疾人牛兰亭。因为视力突然下降,牛兰亭需要盲杖来帮助行走,家人一时间不知道在哪里购买盲杖。通过丁河崖村残疾人专职委员乔凤霞的介绍,牛兰亭得知村里建立了辅具服务站,可以借用盲杖,她心中的一块石头终于落地。在免费借用一段时间盲杖后,牛兰亭经残疾评定机构鉴定为符合残疾标准,办理了残疾人证,随后残联为其适配了盲杖,并在其家中进行了无障碍改造,安装了音乐门铃。
在丁河涯村辅具服务站,与丁张法、牛兰亭一样感受到共享辅具便利的村民还有许多。截至目前,丁河涯村辅具共享服务站已累计服务残疾人及其他有辅具需求人员30余人次。
在一年多的探索前行中,范县残联总结了辅具共享模式在运行中存在的问题,适时出台了《辅助器具服务站管理制度》《辅助器具借用服务流程》《辅助器具使用方法》等文件,形成了相对完善的管理制度。村残协残疾人专职委员还会对辅具的使用进行跟踪服务,根据借用人的身体状况变化,动态进行辅具的回收与更换,以确保辅具能够快速流转、高效利用。
“辅具免费共享”这一新模式,为残疾人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一方面,通过免费共享辅具,残疾人的经济负担明显减轻。许多残疾人表示,以前因为经济问题无力购买辅具,现在通过免费共享,可以轻松地获得所需的器具,提高了生活质量。另一方面,辅具的免费共享为残疾人提供了更多参与社会活动的机会。许多残疾人因为行动不便等原因无法参与社会活动,现在通过使用辅具,他们可以更加自由地出行和参与社会活动。与此同时,也促进了残疾人社区融合。辅具免费共享促进了居民之间的互动和交流。许多居民表示,他们通过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更加了解残疾人的需求和困难,增进了对残疾人的理解与尊重。
不可否认的是,在“辅具免费共享”模式运行中,还有不少需要完善和提升的地方。比如实施过程中,还有部分群众不了解共享辅具服务,仍需通过多种渠道宣传推广;有些辅具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了损坏或丢失现象,需要安排工作人员进行管理、维护、更换与记录,并根据不同辅具的使用频率,设计更加人性化的租借程序;在服务过程中,仍需提升服务水平、提高服务质量,切实把这一惠残工作做好做实。
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范县残联将深入总结提炼试点经验,进一步完善制度、规范流程,将这一受到群众称赞的做法逐步在全县推广。同时,将进一步扩大覆盖范围牛千万,提高服务能力,为残疾人等各类有需求的特殊群体提供更加精准有效的辅具服务。
发布于:北京市科元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